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佟明:技术攻关,练就带电作业新技能
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佟明:技术攻关,练就带电作业新技能
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佟明:技术攻关,练就带电作业新技能
佟明(右)在(zài)带领团队成员研发带电作业工器具。赵琦林摄
佟明,1989年5月生,辽宁锦州人,国网鞍山(ānshān)供电(gōngdiàn)公司高级技师、输电工区副主任。2010年参加工作以来,他扎根(zhāgēn)作业一线,带领团队研制同体共轴螺栓安装工具(gōngjù)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限位舱等。曾获得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。
“在使用带电作业限位舱过程中,要注意身体活动(huódòng)范围不能超过舱体范围,时刻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。”在国网鞍山供电公司红一变实训基地,一名(yīmíng)皮肤黝黑(yǒuhēi)的中年男子(zhōngniánnánzi)穿戴着灰色屏蔽服,正在给学员演示带电作业限位舱的使用方法。
他(tā)叫佟明,是国网鞍山供电公司高级技师、输电工区副主任。参加工作15年来,佟明始终扎根带电作业(dàidiànzuòyè)一线,致力于带电作业技术的创新。“干了(le)‘带电’就要干好,一要不怕苦,二要不怕难。”他说。
2010年,佟明考入(kǎorù)鞍山供电公司,成为输电带电作业班的一员。在跟着老师傅学习的过程中,他总是主动尝试(chángshì)登塔等高空作业,锤炼业务本领。“登塔意味着要到(dào)30多米的空中,踩着绝缘软梯作业。”佟明回忆(huíyì),“进入强电场中,头上的放电声噼啪作响,蓝色的电弧在导线上快速扭动。无论冬夏(dōngxià),一次(yīcì)作业下来,汗水总会浸透工作服。”
边工作边思考,佟明(tóngmíng)将更多的目光投向带电作业工器具的改造上。“带电作业的滑车(huáchē)没有封门,这会对安全和效率造成影响”,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佟明仔细研究了滑车的结构和原理,研制出“可(kě)地面挂(guà)拆的封门自锁滑车”,实现传递(chuándì)绳滑车地面挂拆作业,作业时滑车封门自动闭锁(bìsuǒ),作业结束后拆滑车时封门开启。有了这个工具,挂传递绳作业时间缩短50%以上,工作效率和安全系数都得到了提高。
结合(jiéhé)新技术,解决工作难点。在一次探伤(tànshāng)作业中,佟明和老师傅爬上50多米高的铁塔,用40多斤重的X光设备对耐张线夹进行检测,前后一共花了两个多小时,而(ér)像这样需要重点检测的耐张线夹在鞍山有(yǒu)926个。
“能不能有一种办法(bànfǎ),在保障作业人员安全的前提下,提高效率、减少或避免停电作业?”带着这个想法,佟明研发出(chū)无人机载X光(Xguāng)无损探伤技术,能够利用无人机对液压式耐张线夹等进行X光无损探伤检测(jiǎncè),后经检验,这项技术可以将(jiāng)一项耐张线夹检测作业时间缩短至10分钟左右。
不仅自己干,佟明还带动更多人(gèngduōrén)创新创造,解决工作(gōngzuò)中的难题。2019年,佟明职工创新工作室(gōngzuòshì)成立,输电带电作业和线路(xiànlù)运维专业24名青年职工加入其中。围绕输电运维检修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展开技术攻关,佟明带领团队(tuánduì)研制出同体共轴螺栓安装工具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限位舱等。2023年10月,佟明职工创新工作室被辽宁省总工会评定为(wèi)省级职工创新工作室。
近年来(jìnniánlái),佟明职工(zhígōng)创新工作室累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项(xiàng),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1项,相关成果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17项。“继承的是(shì)工匠精神,创新的是作业技术。”佟明说,未来希望能够带动更多青年人扎根一线,为保障电力输送作出更多贡献。
(人民日报(rénmínrìbào)记者 辛 阳)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